脑瘫患儿的稳定性训练
发表时间:2018-07-18 文章来源:北京瑞祺祥康复辅具中心 浏览量:
核心部位指的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脊柱和髋关节的稳定性,在运动过程中帮助产生和传递能量,并从大关节传送到小关节。核心肌群主要由腰、腹、骨盆、髋关节周围相关肌肉构成,包括腹横肌、腰方肌,腹内、外斜肌,腹直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部肌肉等。
核心稳定性是核心肌群对腰-骨盆-髋结构活动的控制能力。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人体在非稳定下的控制能力,增强平衡能力和增强运动能力。良好的核心稳定性有利于患儿四肢运动的发育,根据小儿的运动发展规律,从近端到远端的发育,及中枢侧向末梢侧发育。如上肢的功能是先获得肩胛带的稳定性以后,手的精细动作才得以发育,下肢的功能是在取得髋关节的稳定性以后,足的运动才得以发育。
因此,在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中,核心稳定是患儿获得步行等大运动功能的基础,并对步行的稳定性及协调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下我们说几个相关的训练方法。


1、患儿俯于Bobath球上,治疗师用胸腹部抵压住患儿下肢,双手托住患儿胸腹部,辅助并鼓励患儿主动抬头、挺胸、伸腰,以训练患儿腰部伸展力量。
2、患儿坐于Bobath球上,治疗师位于患儿侧方,一手固定患儿下肢,另一手扶持患儿腰部,通过球的滚动,形成不稳定的坐位支撑,鼓励并辅助患儿保持坐位稳定,从而提高患儿腰腹部相关肌群的协调性及肌力。
3、患儿坐于巴氏球上,治疗师位于患儿正前方,双手握住患儿双臂,通过球向后的滚动,形成不稳定的坐位支撑面,鼓励并辅助患儿保持躯干的稳定,从而训练患儿腹部肌群的协调性及肌力。
4、患儿仰靠于巴氏球上,治疗师辅助控制患儿下肢肌躯干,通过球的左右滚动,形成不稳定的支撑面,鼓励并辅助患儿保持躯干及下肢支撑的稳定,从而训练腰腹部相关肌群的控制能力。
5、患儿取站位。治疗师坐于患儿后方,双手固定患儿大腿,鼓励诱导患儿弯腰起立,从而提高患儿腰大肌、竖脊肌等相关肌群的肌力。
6、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前方,双手拉握住患儿双手,鼓励并辅助患儿坐起,从而训练患儿腹部及髂腰肌等相关肌群的肌力。
7、患儿俯卧于滚筒之上,身体通过双足与双上肢支撑完成身体的充分伸展,以加强躯干的稳定性的和自控能力的提高。
8、患儿背靠滚筒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固定患儿足部,一手托扶患儿腰臀部,鼓励患儿挺腰抬臀,维持身体平衡,达到训练腰、髋伸展肌群的目的。
9、患儿取站立位,通过球的控制引导患儿身体做出身体前倾,身体在倾斜的状况下保持伸展状态来达到躯干的控制。对于躯干控制能力低下的患儿有提高控制作用。
10、治疗师辅助固定患儿下肢或髋关节。患儿站立于Bobath球上,通过球的随意可动性来引导患儿做出相应的平衡保护动作,训练躯干及下肢相关肌群的稳定性及协调性。
11、患儿取仰卧位,双下肢搭靠于Bobath球上。治疗师引导患儿通过双下肢对球的左右滚动控制来达到对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的训练。
咨询电话:010-82906686 010-82900788 13683146183(24小时服务热线)
关爱残疾人健康:北京瑞祺祥假肢矫形器厂

上一篇:脑瘫手术后为什么必须强化康复训练 下一篇:儿童脑瘫主要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