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形器的用途和特点
 发表时间:2019-03-29 文章来源:北京瑞祺祥康复辅具中心 浏览量: 
     
	一、矫形器的基本功能:
	矫形器能固定病变的脊柱和四肢关节,缓解痉挛,止痛,减轻肢体局部承重,促进炎症消退、病变或骨折愈合,矫正畸形或预防畸形的发展,限制关节的异常活动,改善肢体功能,利用牵引装置缓解神经压迫,解除肌肉痉挛等。概括地说,矫形器的基本功能有如下5个方面:
	(1)支持与稳定
	通过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来稳定关节,减轻疼痛或恢复关节承重功能、运动功能。如小儿麻痹用的下肢矫形器、膝关节稳定矫形器,足下垂用的踝足矫形器、软性围腰等。
	(2)固定与保护 
	固定和保护病变的脊柱和四肢关节,以促进病变痊愈,减少疼痛。如各种用于固定骨折的矫形器具有典型的固定与保护功能。 
	(3) 矫正与预防
	通过改变力线和力点,矫正畸形或预防畸形的发展,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改善肢体功能。如矫正“O”形腿或“X”形腿的膝踝足矫形器、足外翻矫形器以及预防或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挛缩的矫形器等。
	(4) 免荷与牵引
	改变承重部位,免除病变肢体或躯干(长轴)部分的承重,促使炎症消退、病变或骨折愈合;利用牵引装置减轻神经压迫,解除肌肉痉挛。如用于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坐骨承重下肢矫形器,避免伤残部位承重的髌韧带承重矫形器等。
	(5) 功能代偿
	功能代偿用的形式主要分以下几种:
	①通过一定的装置,如橡皮筋、弹簧等,来提供动力或储能,代偿失去的肌肉功能,给予一定的辅助力使麻痹的肌肉产生运动。如伸展辅助矫形器、动态对掌矫形器等。
	②通过外部动力(电机、气压等)代偿肌肉产生运动,如外骨骼穿戴式上肢和(或)下肢动力矫形器等。
	③补长,利用矫形器补偿肢体长度,如补偿双足不对称长度的増高矫形鞋等。
	以上5个基本功能,在某个矫形器上可以有其中一个或几个,如硬式颈托矫形器就有支持与稳定、免与牵引、固定与保护等多种功能。
	二、矫形器处理常见损伤和疾病
	急救、急诊外伤:骨关节损伤、骨关节疾病;各种挛缩、畸形;运动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各种疾病、肌无力;小儿脑瘫、发育不良、小儿麻痹症、先天性畸形;代谢疾病、慢性中毒所致运动障碍;病理性骨折、病理性畸形;烧伤等。
	三、矫形器临床应用目的
	1.保护肢体,预防损伤。
	2.稳定肢体、促进伤口愈合。
	3.减轻肢体活动、促进水肿、炎症吸收、缓解肢体疼痛。
	4.预防畸形、矫正畸形。
	5.限制关节的超范围运动。
	6.增加关节运动范围。
	7.补偿肢体长度和形状的缺损。
	8.肌肉松弛性无力和高肌张力的处理。
	9.代偿或增强上肢功能活动。
	10.代偿或增强下肢站立行走功能或功能活动。

 上一篇:多功能矫正鞋产品介绍 下一篇:脑瘫儿童如何进行爬行康复训练  
   
 扫一扫更精彩
扫一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