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如何进行爬行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9-03-29 文章来源:北京瑞祺祥康复辅具中心 浏览量:
人的脑神经系统是人所有活动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拥有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目标是传递信号和发布命令。但刚出生的宝宝脑指挥中心是不会指挥的,经过1年的工夫(即在婴儿时期),宝宝通过眼看、耳听、皮肤触、舌头味觉、鼻嗅等过程(医学上称感觉统合过程),脑中的各种信号路径就建立和发达起来,这其中伴随着宝宝的运动能力的顺序发展,从3个月把头抬起来,5个月时会爬了,6~7个月孩子会坐了,9个月孩子站起来,1岁会迈步行走,宝宝的运动发展直接影响感觉统合过程。
缺乏爬行经历易患感觉统合失调症,宝宝如果爬行少或爬行练习不足或没有经历爬行,将引起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的动作不成熟,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如视觉和听觉不协调、视觉和动作不协调、听觉和动作不协调等。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还看不出危害,但当孩子上学后,危害就逐渐表现出来了。缺乏爬行经历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固执、容易有侵略性,有挫折感、难适应学习环境、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干一件事情,不能长时间坐着,身体动来动去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和社会交往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走就可以,正常孩子好多都不会爬就可以走,(不爬不代表不会爬)所以忽视了这个重要的环节,其实不然,爬行运动在孩子的运动发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重要,爬是对坐、翻动作转换。四点支撑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为后边的站及行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对脑瘫患儿功能中四个能力(平衡、协调、控制及支配)的全面体现),可见其作用不可忽视。
爬行应具备的条件:
1》头部控制能力发育成熟
1》头部控制能力发育成熟
2》脊柱至腰椎、骶椎躯干、腹肌功能发育成熟
3》骨盆控制发育成熟
4》双上肢,双下肢支撑性高度发育的平衡能力发育成熟
5》四点支撑平衡发育成熟
6》有移动的动机与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爬行的条件:
圆滚上四点支撑——目的:抑制下肢伸展成屈曲模式
圆滚上四点支撑——目的:抑制下肢伸展成屈曲模式
仰卧位主四点支撑的转换动作
床上四点支撑——目的:抑制下肢伸展成屈曲模式,可前后晃动
三点支撑——目的:粗通骨盆的控制和四点支撑平衡反应的训练
正确的爬行方法:上下肢呈对角线交替向前方运动(注:肩与臀不要浮起,同时抑制躯干过伸)患儿经过坐位→侧卧位→四点支撑→俯卧位→侧坐位→坐位→四点支撑→爬行→单腿直跪的动作转换,促进了爬行动作的进行。
家庭康复对爬行的重要性及对家长的指导:四点支撑的前后摇晃身体翻身是基础,多以引导为主从侧坐位到四点支撑,从俯卧位到四点支撑的转换用毛巾辅助,但要注意四肢的负重三点支撑:家长引导患儿拿东西或丢东西,敲东西,也可抬起下肢。
注意事项:爬行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动作一定要规范,肩手上下垂直,如果肩与臀部下垂,躯干处于伸展状态下的四点支撑,那么患者不能正确上下肢负荷体重,也就不能正确地进行爬行动作了。
